企業的意義就是賺錢、活下來、為社會創造價值。靠為社會提供價值和服務來賺取利潤活下來,賺錢活下來后繼續持續的為社會提供價值和服務。
業的目的:創造顧客
第一個結論是:企業是由人創造和管理的,而不是由“經濟力量”創造和管理的。經濟力量限制了管理者所能做的事情。經濟力量創造了新機會,讓管理者能有所作為,但是,經濟力量本身卻不能決定企業是什么或做什么。
第二個結論是:我們不能單單從利潤的角度來定義或解釋企業。
當問到企業是什么時,一個普通商人的答案通常是:“一個創造利潤的組織。”經濟學家的答案也如出一轍。但是這個答案不僅錯誤,而且答非所問。
經濟理論的基本假設是:每一個企業的基本目標都是追求最大利潤。但是近年來理論家談到“利潤最大化”時,普遍從長期的角度來看其含義;指的是管理層的收入,而非企業所有者的收入;
這并不是說利潤和盈利能力不重要,但確實指出,利潤不是企業和企業活動的目的,而是企業經營的限制性因素。利潤并不能解釋所有的企業活動與決策的原因,而是檢驗企業效能的指標。即使擔任公司董事的是天使,盡管他們對賺錢毫無興趣,還是必須關心企業的盈利能力。企業的問題不在于如何獲得最大利潤,而在于如何獲得充分的利潤,以應對經濟活動的風險,避免虧損。
為什么說企業的目的是創造顧客
市場不是由上帝、大自然或經濟力量創造的,而是由企業家創造的。企業家必須設法滿足顧客的需求,而在他們滿足顧客的需求之前,顧客也許感覺到那種需求。就像饑荒時渴求食物一樣,不能滿足的需求可能主宰了顧客的生活,在他清醒的每一刻,這種需求都盤旋在他的腦海中。但是,在企業家采取行動滿足這些需求之后,顧客才真的存在,市場也才真的誕生,否則之前的需求都只是理論上的需求。
是顧客決定了企業是什么。因為只有當顧客愿意付錢購買商品或服務時,才能把經濟資源轉變為財富,把物品轉變為商品。企業認為自己的產品是什么,并不是最重要的事情,對于企業的前途和成功尤其不是那么重要。顧客認為他購買的是什么,他心目中的 “價值”何在,卻有決定性的影響,將決定這家企業是什么樣的企業,它的產品是什么,以及它會不會成功興旺。顧客是企業的基石,是企業存活的命脈,只有顧客才能創造就業機會。社會將能創造財富的資源托付給企業,也是為了滿足顧客需求。
利潤不是原因,利潤是結果──是企業在營銷、創新和生產力方面的績效結果。
1.利潤也是對企業經營績效惟一可能的檢驗方式。
2.利潤還有第二個同樣重要的功能。經濟活動總是著眼于未來,而我們對于未來惟一可以確定的事情,就是它的不確定性和其中蘊涵的風險。
企業的首要任務是求生存。
換句話說,企業經濟學的指導原則不是追求最大利潤,而是避免虧損。企業必須設法賺取額外的資金,才足以承擔企業運營中不可避免的風險,而這種風險預備金惟一的來源就是利潤。
誰是顧客──顧客購買的是什么──在顧客心目中,價值是什么──我們的事業將是什么──我們的事業應該是什么──盈利能力作為一個目標
盡管企業管理最終要靠績效來檢驗,但管理是理性的活動。具體而言,這表示企業必須設定具體目標,表達企業預期達到的成就,而不是“像追求最大利潤的理論一樣”,只把目標放在適應可能的外在條件。因此,設定目標時必須把目光緊盯預期達到的成就,只有如此,接下來才應該考慮如何自我調整,以面對可能的狀況。管理層因此必須決定企業所從事的是什么樣的事業,或究竟應該從事什么樣的事業。